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专家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导航  学术园地  心理电影  网络咨询  心苑杂谈  联系我们 
  中心简介
  三门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是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由市政府搭建平台,市文明办牵头,依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社会有效资源而建立的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中心宗旨:加强未成...
  专家介绍
郅利聪简介
郅利聪,心理学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级沙盘治疗师。现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三门峡市未成年人心... [详细]
  友情链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园地>>正文
 
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2020-04-29 16:24 陈远跃  教学札记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也极其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用挑剔的眼光寻求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将其夸大。每个人都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自我形象,越是希望向“他”靠拢,越是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于是暗自滋生不满、失望和悲观。同时,如果儿童时代曾受过创伤,这时会愈加强烈的浮现出来,一并合成而加剧了自卑。

自卑感一般指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自卑可以引发消极的情绪或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直接和人的认知挂钩,很明显地,当人认识到自己在一些活动或外在状况上低于社会平均标准,但这个鸿沟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时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具有这种心理问题。

一、引发自卑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原因

个体本身相貌形象不佳、口吃、短小、五官或身体有残缺、体弱多病等,造成自己学习成绩低下、社会交往紧张等,于是轻视自己、自怨自艾、缺乏活力和动力。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

2.挫折的影响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反应,或奋起反抗,或让步妥协等等。有的学生在遭受某种挫折后,就变得消极悲观,特别是性格内向者,由于神经耐受性低,一些微弱的挫折就会给予他难以忍受的打击,使其变得自卑。本来,一次考试没及格或没考好并算不了什么,但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世界的末日将要到来,自己将会因此而名声扫地,所有的一切都完了等等。

3.消极的自我暗示

当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交往中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都会首先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如果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感觉,这样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降低自信心,于是总感到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在学习、交往中就会放不开手脚,从而限制能力的发挥,越是这样,就越难与别人交往,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使自卑者消极的自我认识更会加深,形成一种固定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恶性循环将使自卑感进一步加深。

4.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成就期待,从孩子进入学校后,就开始向他们提出学习上争优秀的要求,而绝大部分家长在这种要求中的实际期待只片面强调考试得高分,评比当“三好”之类。由于在全体学生中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而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即便竭尽全力也必然处于中间甚至落后状态。望子成龙的家长对于这样为数众多的不能达到要求的孩子,自然是千方百计地施加种种压力。另外,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还有压力则来自学校,来自教师。有的老师为了追求高优秀率、合格率,对后进生施加压力,仍不奏效时就采取歧视,冷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使后进生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自卑的特征及其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

1.自卑的特征

第一,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没有自信心,学习与生活无精打采,经常莫名其妙地“苦恼”于自己的“无能”和“不行”,甚至有时自己行也认为是不行。故而没有什么魄力,胆子太

小,什么事情都作不了主,什么事情都随大流。

第二,自卑心强的青少年一般都比较内向,怀疑心强, “心眼”都比较小,因而容易产生人际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一般来说,自卑心理极强的人不仅气量很小,而且他们的“自尊心”要比一般人异常的高。这类人容易猜疑他人,经常去捉摸他人对他的态度。一般来说,自卑心理极强的人是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有时显得很蠢笨,有时会弄巧成拙,搞得自己相当被动。

第三,自卑心强的青少年具有许多消极心理,妨碍他们与他人的人际沟通。他们往往害怕与人交往,严重的人还患有一种人际恐惧症。这类人的妒嫉心理还很强,生怕他人成功,他人一成功,就“眼红”得要命;这类人还经常有一种“逃避反应”,有意无意地躲开他人,时间一长,也就无法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第四,自卑心理过强的人还必定是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与他人相比,怎么都觉得比别人差,在他人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

2.自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

第一,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更加明显;随着自我否定的发展,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自欺欺人、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

第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长期的自卑会使人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造成各种器官受损,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

第三,影响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加上认知能力欠缺,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在特定环境甚至酿成自杀、自伤、凶杀、出走等恶性事故。

三、自卑的矫治

教育工作者应十分重视对自卑的青少年的心理矫治。

(一)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治

1.要学会接受自己

如果自卑是因为先天的因素,那么先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没有必要去想,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能改变的,用自己其他的方面来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交往活动。

2.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

对自己作全面正确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也不比他们差”等等,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行动成功,使自己增加了自信心,然后再照此办理,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说即使自己处在不利的地位时,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而不要事先就过多地去想失败后自己将会怎么样难过,怎样没脸见人等。因为这些消极的情绪会使人失去勇气和信心。同时,还要注意暗示自己,凡事不应当期望太高,要以实现小目标、获得小的满足开始。

4.适当地表现自己,克服“只想不做”的思想倾向

自卑心理强的人,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害怕受到别人的哄笑,常常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一个人凡事只愿独自思考,而不实际去做,那么,其能力水平就很难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对某个问题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就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自己的见解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是错了,也不要气馁,下次继续努力。要坚信人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经过锻炼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对心理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1.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给学生们机会,让他们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的结果。

2.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为青少年学生创造民主和爱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不但教师没有歧视他,家长没有摒弃他,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从而激起他的学习热情,远离自卑;教师对他们要抱有积极的期望,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教师要多方面关心他们,真诚的帮助他们,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个人的价值和进步的希望。只要鼓起了他们上进和自信的风帆,自卑感就自会逃逸得无影无踪;增强他们的成功体验,找回昔日失去的自尊。创造机会使他们在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老师及时、中肯、热情的进行评价,让他们感到无限温暖,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点燃希望之火,逃出自卑的阴影;科学地运用代偿原理,将他们的自卑转化为动力。代偿就是以其他的活动或发展来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造成心理压力的迁移,从而将自卑转化为动力。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解开自卑心结

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引导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内容和方式都很多,自卑心理的咨询和辅导,是大多数教师要面对的任务,一般可采取谈话、通信传授有关知识,在学生日记上写心里话,在周记上有针对性的辅导,也很能唤起他们的信心,使很多自卑的青少年学生顺利解除了心理障碍。

青少年学生都有过成功的过去,这足以证明青少年的能力并不比别的学生差。只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坦诚地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朋友,就一定能走出自卑的阴影,找回自己的自信。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3982183609  邮编:472000 豫ICP备06007557号
版权所有 © 三门峡市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西路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