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简介  专家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导航  学术园地  心理电影  网络咨询  心苑杂谈  联系我们 
  中心简介
  三门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是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由市政府搭建平台,市文明办牵头,依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社会有效资源而建立的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中心宗旨:加强未成...
  专家介绍
郅利聪简介
郅利聪,心理学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级沙盘治疗师。现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三门峡市未成年人心... [详细]
  友情链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学术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园地>>正文
 
你有没有发现,让你内耗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这种人?
2023-11-22 09:45 网络  转载
你有被“有毒期待”伤害过吗?

父母期待我们能够带着TA们的梦想一飞冲天,努力成为家人的骄傲与依靠;
爱人期待我们能够时时刻刻关注TA们的想法,给予TA们最大限度的爱与支持;
朋友期待我们能够按照TA们需要的方式,照顾TA们各种不好的情绪......
可有时TA们却忽视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应该为了实现他人的期待而活
期待本是一件美好的事,它蕴含着对生命、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而不合理的期待,就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一点点腐蚀着我们的心灵,将我们困在原地,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可能性。

图片

前段时间有个话题引发了热议:
为什么家长会觉得考公考研两手抓会很容易?
而评论区中越是高赞的回答,越让人感到心疼。
网友小七是家里的姐姐,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既要照顾好弟弟,又要分担家务,学习也不能落下。
刚刚读大四,就被父母要求考公考研两手抓,留学的事宜也要抓紧,校招也得随时留意着,到时候考上哪就去哪,都考不上就直接去工作。
最好还能在读研期间找一个上海本地有房有车有编制的对象,这样等到弟弟去上海工作的时候,还能帮衬一二。
当她对此表示抗拒时,父母都会说:“这样是为了你好,是盼望你能成功成才。”
似乎在父母眼中,她就是一个可以随意捏圆搓扁的玩具,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按照父母的期待而活。
小七的经历,何尝不是很多家庭的缩影呢?
父母从来没有想过,每一次脱口而出的期待,最终都变成了压在子女身上的稻草,让人难以呼吸。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说,过度期待就是一种施虐
它让人不得不时时刻刻处在一种高压的状态中,一丝一毫都不敢松懈。
但人始终不是机器,一直紧绷的弦最终等来的也只有崩坏。
同学小凡,一直是传说中的二十四孝好老公,平常不抽烟不喝酒还十分顾家,洗衣做饭带孩子无所不能,唯一的缺点就是工资不高。
可这一点也成为他与妻子最大的矛盾。
妻子总觉得以他现在的收入,不能给这个家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所以一会儿要求他再去做一份兼职补贴家用,一会儿又让他上各种课程精进业务能力。
为此二人没少吵架,最终都是不欢而散。
爱人之间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即便对未来的规划不同,也应该共同商议、共同承担。
单方面把所有的期待压在另一个人身上,迟早会把所有感情消磨殆尽,最终分道扬镳
不仅爱人之间,亲人、朋友之间亦是如此。
没有人理所应当要为他人的期待而活,过分的执着最终只是虐人又虐己。
图片
图片
有毒的期待,伤人于无形。
纵观其背后的诱因,可能是以下三点:
1、元认知水平偏低
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元认知”,指的是人类对自身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元认知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觉察能力,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念头和思考过程进行刻意观察,帮助我们检视自己、修正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元认知水平偏低的人,往往自我审视能力偏低,不太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
换句话说,元认知水平偏低的人,往往会错误地高估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认知
觉得自己片面的了解就能够代表事件的全貌,因而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认知。
这也能很好地解释前文所说的:为什么家长会觉得考公考研两手抓很容易?
因为TA们并没有完整地了解过关于考研考公的具体事宜,仅凭道听途说和自己片面的理解,就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继而产生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期待,平白增加了子女的压力。
2、内心焦虑的错误转移
有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总是习惯性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别人身上。
就好比有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尽力去解决,而是求助身边的人。
那些有毒的期待者,往往更是如此。
TA们为了逃避责任,便把对现状的不满、焦虑化作了期待,以祈求别人来替自己解决问题。
更有甚者,还会把这些焦虑包装成“我为你好”的道德绑架。
可实际上,所有“为你好”的背后,都是“为我好”,TA们不过是委屈别人,成全自己罢了。
3、父母潜意识的“传承”
英国儿童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指出:
相比其他物种,人类依靠父母生存的时间最长。
孩子在幼年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关爱和物质方面的满足,会竭尽所能迎合父母的喜好。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模仿父母的行为,而这种模仿往往做不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可能是好的坏的照单全收。
而那些“有毒期待者”,多半也曾被有毒的期待伤害过。
就好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样。
她是原生家庭的牺牲者,父母兄嫂总是期待着她能够牺牲自己成全一家人。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她,不自觉地将这种有毒期待带到她和王柏川的相处中,希望王柏川能够替自己实现在上海买房安家的梦想。
而这样的相处模式,最终只能是吓跑了一个深爱她的人。
图片

图片
克里斯多福说过: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如果你也被有毒的期待伤害过,想要真正摆脱,你可以试着:
1、识别合理期待,明确能力边界
容易被 人的期待困住的人,总是会过分放大别人期待的重要性。认为被期待,就代表着自己被需要。
而实际上有毒的期待是一种陷阱,它会迫使我们错误评估自己的能力,一旦发现能力与对方的期望不对等,就会产生焦虑。
所以想要杜绝掉入有毒期待的陷阱里,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评估。
承认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并不丢人,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去强求,才是在为难自己。
2、勇敢拒绝不合理的期待
有很多人,总是不自觉地将拒绝和伤害画上等号。
《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说过: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而那些有毒期待者,往往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践踏我们的底线。
要知道有毒的期待,本身是对他人完整性的破坏。
将就、顺从只会换来变本加厉,最终彻底沦为他人实现欲望的工具。
所以,当对方的期待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说出来,或直接拒绝。
在意我们、重视我们的人,不会因为一次的拒绝而受到伤害,而那些不在乎我们的人,我们也没必要在意TA们的想法。
3、重新唤醒“自我”,被讨厌也没关系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一书中提出:
人们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和内在的完整性,不能仅仅敢于满足外在的期望,必须重新唤醒自我。
在他看来,一个人需要有自我核心和保持自我核心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被困在有毒的期待里,多半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一旦无法满足对方的期待,就会被对方抛弃。
可事实上过度关注别人的目光,只会限制了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不快乐。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写的:
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但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实现的。
想要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别人如何看待你,那是别人的事情,你自己的人生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时刻谨记:只要能做自己,被讨厌又算得了什么呢?
图片
图片
《无声告白》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与其被禁锢在别人的期待里,不如勇敢地摒弃期待,去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时刻谨记:每个人的人生方向,都只能靠自己去定义。
愿我们都能走出期待的牢笼,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和情绪。
“你是风啊,别怕大山,翻过它就是了。”
世界和我爱着你。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3982183609  邮编:472000 豫ICP备06007557号
版权所有 © 三门峡市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西路42号